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征求公众意见的公告

征集部门:县水务局 征集时间:2017-08-15 到 2017-09-06

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征求公众意见的公告

 

 根据《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通知》(川水函)〔2017467号)和成都市《成都市水务局转发关于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的通知》(成水务函)〔2017178号)的文件精神,为了完善我县“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我局按照相关程序委托编制单位积极开展了《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176月在县水务局组织了专家评审会,编制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现向广大群众征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意见,公众可于96日前至县水务局1414办公室(二办)查询规划草案、反馈意见。
 
          
附件:《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大纲》

                                                                                                                                                                                                                                                                                                                                  2017815

 

 

 

 

 

 

 

 

 

 

 

 

 

 

 

 

 

 

 

 

 

 

 

《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

 

工作大纲

 

 

 

 

 

 

 

 

 

四川大学

二零一六年三月


 

一、规划的任务和整体思路

(一)编制任务 

根据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

成都市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最终完成《金堂县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金堂县水资源利用规划》和《金堂县水资源保护规划》3个成果,用于科学指导金堂县未来15年的水资源科学配置、有效保护和高效永续利用。

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1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水资源调查评价

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

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供水预测

实施效果评价

1-1  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二)总体思路

规划编制应根据金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本次规划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1-2

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评价,可为其他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和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

(2) 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行的比选方案。同时,在吸纳水资源配置部分工作成果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节水及水资源保护方案。

(3) 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供需水预测工作要以上述四部分工作为基础,为水资源配置提供需水、供水、排水、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预测成果,以及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可能组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优化选择的条件;预测工作与以上各部分工作相协调,结合水资源配置工作经过往复与叠代,形成动态的规划过程,以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4) 水资源配置。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合理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统筹考虑流域水量和水质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

(5)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要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体系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措施及其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检验。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水源

纳污

能力

排污总量

保护生态

 

落实任务、明确思路、程序、途径与成果要求

水资源调查评价

水循环规律与参数分析

水资源数量、质量评价

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

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开发利用程度

开发利用水平与效率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水资源配置的

比较方案

需水预测

发展趋势与需求

生活、生产与生态需水

城乡及区域需水

可能抑制需求的措施和方案

供水预测

开发可能与潜力

地表水、地下水供水方案

其他水源开发潜力与方案

可能增加供水的措施和方案

节约用水

潜力估算

效果与代价

 

水资源保护

水功能区划

总量控制与生态保护

 

抑制需求方案

 

增加供水方案

 

保护生态环境方案

水资源配置

各种组合方案供需分析

方案比较与判别

推荐配置方案

特殊干旱期对策

水量

水质

节水

需水

工程措施实施方案

实施效果评价

非工程措施实施计划

总体布局

用水需求

可供水量

控制目标

 

 

 

 

 

 

 

 

 

 

 

 

 

 

 

 

 

 

 

 

 

 


1-2  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各部分内容间相互关系示意图

二、规划原则

金堂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全面规划。制定规划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管理等做出总体安排。要坚持开源节流治污并重,除害兴利结合,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等关系。

2. 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城市发展、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

3. 可持续利用。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与外流域调水、水利工程供水与其他多种水源供水。强化节约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4.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模式与对策,提出各类用水的优先次序,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重点。

5. 强化水资源监测。提高全县水资源预测、预报、预警能力,重点加强行政区域边界、水功能区、跨界河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防洪重点区、水土流失区的水文站网建设。新建一批水质自动监测站、水生态监测站,提升全县水资源的监测能力和水平。

6. 依法治水。规划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认真研究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问题。制定有关水资源管理的法规、政策与制度,规范和调节水事活动。

7. 科学治水。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和规划思想,科学配置水资源,缓解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科学管理水资源,制订出具有高科技水平的水资源综合规划。 


 

三、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内容

1. 规划范围与规划水平年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金堂县全县。

规划水平年:2016年为基准年,2020年为近期水平年,2025年为中期水平年,2030年为远期水平年。

2. 进度安排

规划编制工作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  “调查评价”:重点完成水资源分区及计算面积的核定、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水资源保护等工作;部署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开发及有关专题研究工作等。

阶段二  “合理配置”:重点完成节约用水、需求预测、供水预测以及水资源配置等工作。

阶段三  “实施方案”:重点完成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保护与监测方案和规划实施效果检验等工作,并提交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最终成果。

3. 水资源调查评价

(一)基本要求

1)收集金堂县水文资料作为水资源评价的基本依据。

2)对于实测径流已不能代表天然状况的水文站要进行水量还原计算,对于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而造成天然径流明显变化的水文站要进行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分析处理,提出系列一致性较好、反映近期下垫面条件的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成果。

3)考虑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转化关系的变化,按近期下垫面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实现近期下垫面条件下地表与地下水资源的统一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按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评价,然后将成果归入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

4)根据近期水质监测资料,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进行分区评价。

5)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河川径流特征、地下水开采条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技术经济等因素,估算流域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提供依据。

6)对水资源情势变化较大的水资源分区或行政分区,应分析水资源情势变化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按照本次制订的规划方案实施前后两种情况预测未来水资源量、水质和可利用量的变化趋势。

(二)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本次评价要求通过实测径流还原计算和天然径流量系列一致性分析与处理,提出系列一致性较好、反映近期下垫面条件下的天然年径流系列,作为评价地表水资源量的依据。

(三)地下水资源量

1)地下水是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重力水。本次评价的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地下水体中参与水循环且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本次评价要求对近期下垫面条件下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全面评价。

2)收集金堂县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水文气象资料,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以及已有有关研究成果与资料。

3)开展1:5万水文地质勘查。开展水文地质实验,获取水文地质参数。

4)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情势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是按照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根据水文地质勘查结果和水文地质实验结果确定评价方法和选用水文地质参数。

5)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计算地下水资源量。

(四)地表水水质

地表水水质是指地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特征和性质。评价范围应为进行了水功能区划的所有江、河、湖等地表水体。按单站及河长或断面水质类别统计地表水水质现状评价成果,要求按河流、湖泊(水库)分别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法进行地表水水质评价。

(五)地下水水质

本次地下水水质评价的对象为金堂县浅层地下水以及进行了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的山丘区浅层地下水和平原区深层承压水。评价内容包括地下水化学分类、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近期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及地下水污染分析等。

1)地下水化学分类

在充分收集地下水监测资料和现场监测的基础上,选用钾、钠、钙、镁、重碳酸根、氯根、硫酸根及矿化度等监测项目,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确定地下水化学类型。

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据选用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的监测资料,对各计算分区的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评价。采用单指标评价法按国家标准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确定现状地下水水质的类别。

3)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

根据选用水质监测井的水质监测资料,通过点绘各水质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动态曲线,分析水质历年变化情况。

4)地下水污染分析

调查有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污染源。污染源包括水质低劣的地表水体(如排污河道、纳污湖库塘坝等)、污灌区、农药化肥施用量较高的农田及废弃物堆放场等。地下水的污染程度采用污染指数衡量。根据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成果,密切结合污染源种类、物质组成和地理分布特征,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污染范围,并探讨地下水污染的成因。

(六)水资源总量

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在计算水资源总量时可直接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系列成果。

(七)水资源可利用量

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本次规划确定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协调河道内与河道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重复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按流域水系进行分析计算,以反映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性。

2)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不致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的地域范围为目前已经开采和有开采前景的地区。根据近期下垫面条件下的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本次规划中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计算,可采取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相加再扣除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的方法估算。

QQ地表Q地下-Q

式中Q水资源可利用总量Q地表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Q地下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Q重复计算量。

4.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一)经济社会资料分析整理

收集统计与用水密切关联的经济社会指标,是分析现状用水水平和预测未来需水的基础,其指标主要有人口、工农业产值、灌溉面积等。应结合用水项目分类,进一步对有关指标划分为与用水项目分类相对应的细目。

(二)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

2016年为基准年,调查统计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等三类供水工程的数量和供水能力,以反映供水基础设施的现状情况。供水能力是指现状条件下相应供水保证率的可供水量,与来水状况、工程条件、需水特性和运行调度方式有关。地表水源工程分为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和调水工程,应按供水系统分别统计,要避免重复计算。地下水源工程指利用地下水的水井工程,按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分别统计。

(三)供水量调查统计

地表水源供水量应以实测引水量或提水量作为统计依据,无实测水量资料时可根据灌溉面积、工业产值、实际毛取水定额等资料进行估算。地下水源供水量包括自来水厂的开采量和工矿企业自备井的开采量。缺乏计量资料的农灌井开采量,可根据配套机电井数和调查确定的单井出水量估算开采量。

(四)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根据地表水取水口、地下水开采井的水质监测资料及其供水量,分析统计供给生活、工业、农业不同水质类别的供水量。地表水供水量的水质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评价;地下水供水量的水质按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评价,评价方法及指标详见本《细则》“地表水水质评价”和“地下水水质评价”。

(五)用水量调查统计

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用户特性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三大类,并按城(镇)乡分别进行统计。

(六)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用水消耗量(简称耗水量)是指毛用水量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七)废污水排放量调查分析

废污水排放量是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总称。要求对废污水排放量进行全面的调查统计,并根据工业、城镇生活用水量减去耗水量所推求的排放量,与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用水量、用水消耗量与废污水排放量的合理性。

(八)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对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浅层地下水开采率和水资源利用消耗率进行分析计算,以反映近期条件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5. 需水预测

(一)人口规模预测

人口指标包括总人口、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预测方法可采用模型法或指标。

(二)国民经济发展指标

规划水平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要按照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基本国情和区域发展情况,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水资源条件,尤其是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除规划发展总量指标数据外,应同时预测各主要经济行业的发展指标,并协调好分行业指标和总量指标间的关系。各行业发展指标以增加值指标为主,以产值指标为辅。

(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各类用水户需水预测:包括生活需水预测、农业需水预测、工业需水预测等。

(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城镇绿化用水、防护林草用水等以植被需水为主体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可采用定额预测方法进行需水量的预测。

(五)总需水量确定

在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三大用水户需水预测基础上,进行需水预测成果的汇总。

6. 节约用水

1)节约用水是以避免浪费、减少排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采取包括工程、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各项综合措施的行为。

2)节约用水内容主要包括:现状用水水平分析,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分类节水标准与指标的确定,节水潜力分析与计算,确定不同水平年的节水目标,拟定节水方案,落实节水措施。

3)节约用水工作作为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节水与供水、用水、耗水、排水等过程密切联系起来,是水资源配置过程中要考虑的重要环节。节水方案要为需水预测提供不同节水力度的方案,同时要为水资源配置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节水方案和有关技术经济的参数供比较分析,并确定水资源配置推荐的方案所要求的节水目标。

7. 水资源保护

1)水资源保护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以及对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对策措施内容。

2)地表水的水质保护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确定相应的陆域及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根据污染物排放控制量或削减量目标,拟定防治对策措施。

3)在地下水超采、污染严重等地区,应在现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研究地下水资源保护和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4)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中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评价成果,以及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等部分对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成果,制定相应的保护对策措施。

8. 供水预测

1)在对现有供水设施的工程布局、供水能力、运行状况,以及水资源开发程度与存在问题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和潜力分析。

2)可供水量包括地表水可供水量、浅层地下水可供水量、其他水源可供水量。地表水可供水量除按供需分析的要求提出长系列的供水量外,还需提出不同水平年P=50%P=75%P=95%三种保证率的可供水量;浅层地下水资源可供水量一般只需多年平均值。

3)为满足不同水源与用户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除对可供水量进行预测外,还要对供水水质状况进行分析与预测。

4)根据对金堂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分析,对应各水平年不同需水方案的需水要求,确定不同水平年的供水目标,以及为达到预期的供水目标,所要采取的各种增加供水、保护水质和提高供水保证程度的措施。

9. 水资源配置

1)水资源配置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调配。

2)水资源配置以水资源供需分析为手段,在现状供需分析和对各种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能措施进行组合及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行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生成、评价和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3)水资源配置是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内容,它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为基础,结合“需水预测”、“节约用水”、“供水预测”、“水资源保护”等有关部分进行,其所提出的推荐方案应作为制定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基准年供需分析、方案生成、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方案比选和评价、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制定等。

10.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依据水资源配置提出的推荐方案,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研究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实施方案与管理方式。总体布局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紧密结合。

2)制定总体布局要根据地区自然特点、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因地制宜,大中小工程相结合,努力提高用水效率,合理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积极治理利用废污水等其他水源;统筹考虑开源、节流、保护、治污的工程措施。

3)实施方案要统筹考虑投资规模、资金来源与发展机制等,做到协调可行。

11. 水资源监测与保护

1)要加强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预测、预报、预警能力,重点加强行政区域边界、水功能区、跨界河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防洪重点区、水土流失区的监测站网建设。到2030年,新建一批水质自动监测站、水生态监测站、提升全县水资源监测能力和水平,初步建成站网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备、测报手段先进、应急反应迅速、服务优质全面的现代化水资源监测体系。

2)基本建成"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监督到位"的水资源监测工作机制,明确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资源监测工作中的职能职责,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监测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主要河流、行政区界、重点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水量水质监测能力明显提高,服务于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的水量水质监测能力显著增强,为促进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全面达标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建议内容 作者 时间

每页10条 共0条/0页 第1页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跳转到: